斜視 弱視 軼事漫談 001

王藹侯

 

緣起

開刀時和住院醫師東聊西扯,主要是聊開刀當下有關的斜視弱視話題,也聊八卦。

發現許多新生代的住院醫師對眼科生態並不熟悉。

有些話題和不同的住院醫師重複聊起,想想將之寫下來,也算留個紀錄。

不是peer-review的正式文章,寫來沒有壓力,有些東西如果年輕人有興趣,未嘗不是可以發表的題目。

 

上直肌後徙(SR recession)要不要放到上斜肌的下面?

 

上直肌後徙最常用在DVD的矯正。DVD有人做雙眼上直肌後固定術(faden),有人做雙眼上直肌大量徙後,我通常作後者。

上直肌和眼球之間斜向躺著上斜肌的肌腱,於是上直肌後徙大約5~10mm要縫到鞏膜上的時候,理論上都會縫到上斜肌。

我曾經在小兒眼科網路討論群組AAPOS ListServe ped-ophth-l@ucsd.edu提出這個問題,問縫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將上斜肌先拉到前面,將上直肌放到上斜肌的下面。

兩次提到這個問題,回答的都是Dr. Bob Reinecke(見圖及網路連結)

他說之前就曾在會議上向大師提出這個問題,大師以美式幽默回答:「如果上帝希望上直肌在上斜肌的下面,他自會這麼做的。」全場哄堂大笑,問題也就不了了之。

網上第一次他不說大師是誰,第二回則透漏了原來是Dr. Knapps

體悟:不要呼嚨年輕人的提問,否則他記得你一輩子。

Dr. Robert D. Reinecke (1929-2018)

https://www.jaapos.org/article/S1091-8531%2818%2930556-1/fulltext

https://www.jaapos.org/article/S1091-8531%2818%2930556-1/pdf

 

Dr. Bob Reinecke曾經是費城Wills Eye小兒眼科主任,當過AAO的主席,來過台灣參加眼科學會。

當年interview接受了我的fellowship申請,我後來去了舊金山The Smith-Kettlewell Eye Research Institute (SKERI)Dr. JampolskyDr. Alan Scott那兒。

三總小兒眼科和Wills Eye關係十分密切,好幾位小兒眼科醫師都是那兒的fellow

Dr. Bob Reinecke使用高精準度的鞏膜線圈(Scleral coil)(見圖)做白化症(albinism)等病人的眼球震顫紀錄。

 

 

 

關於上直肌是不是該縫到上斜肌下面,Dr. Jampolsky作後徙喜歡用懸吊(Hang-back)的方式,即便如此,如果沒有將上直肌放置、懸吊在上斜肌下面,之後上直肌將如何黏貼到鞏膜上,還是十分耐人尋味。

上直肌後徙要縫上鞏膜的時候,上斜肌通常被眼瞼鈎鈎往後方。手術後被上直肌擋住,就回不了原位,成了J字形。它使力的向量多了向下的分量、少了內旋的分量。光對DVD的矯正而言,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!

Dr. Gunter von NoordenBinocular vision and ocular motility: Theory and management of strabismus號稱是斜弱視學的聖經。書上手術圖譜關於DVD的後固定術(faden)(見圖),當把上直肌移開的時候,鞏膜上並沒有看到上斜肌在它原本的位置。Dr. von Noorden那時在AAPOS ListServe網路討論群組上也是無言,沒有給這問題任何答覆。